自然资源情报

土地利用

  • 滇中地区生态空间时空变化驱动因素与多情景模拟研究

    张锦绣;马国强;巨正平;尤号田;涂宏涛;钮子鹏;

    明晰区域生态空间的结构特征和未来变化方向,是权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促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滇中地区6个时相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为基础,加入包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11种影响因子,应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预测并分析了在自然发展、兼顾相关用地政策的生态保护优先和经济发展优先三个情景下2030年、2045年的区域生态空间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的总体精度为74.68%,Kappa指数为0.70,FOM值为0.035,模型预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滇中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总体表现为以农林空间发展为主,林草生态空间主要为其他空间扩张的用地来源,城乡生活空间基数较小且扩张较快,水域生态空间基数较小且变化速度相对缓慢。从生态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来看,人口、人均GDP、至道路距离为主要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至河流距离、高程和年日照数是主要的自然环境驱动因素。在生态保护优先情景中,林草生态空间土地面积减幅最小,水域生态空间面积减少率较自然发展情境中有所下降。

    2025年05期 No.293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权衡—协同视角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评价

    魏琛;闵婕;

    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区,集成行政单元尺度和格网尺度,揭示2020年土地利用“三生”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定量分析土地利用“三生”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及其强度,对不同的土地利用构型分类进行可持续性评价。研究表明,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整体水平较低且城乡差异较大,生态功能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权衡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均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特点,生态功能与生活功能的权衡强度强于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大部分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处于稳定状态,两个核心城市以及东西部生态屏障带处于土地可持续利用低值区,存在严重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分异趋势。

    2025年05期 No.293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山东省蒙阴县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

    秦承炳;吕晓亮;李扬;

    本文以2010年、2015年、2020年3个时期的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数据源,采用ArcGIS软件计算土地转移矩阵、标准差椭圆、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蒙阴县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研究表明,201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表现为园地、林地增幅较大,呈现林果化发展特征,未来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较为贫乏;建设用地总面积增加,建设用地变化分布方向向心且集中,城镇发展更加集聚;城镇整体上处于发展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土地利用程度逐步提高。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依据我国膳食结构变化以及“大食物观”要求,合理地将部分园地纳入耕地范围的设想。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区的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土地开发利用和城镇化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2025年05期 No.293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3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耕地保护

  • 耕地多功能供需匹配研究

    钟爱嘉;王枫;

    本文围绕耕地多功能的内涵、分类、供需评价、匹配关系演变和影响机制五个方面,对国内外现有研究主要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研究表明,耕地多功能内涵和分类具有综合性和动态调整性。现有研究多聚焦于耕地多功能供给分析,其需求或供需综合维度研究较为欠缺,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以及供需区分不明确是制约发展的关键。耕地多功能供需匹配关系的时空动态分析不足,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尚缺少多层次的深入挖掘。未来应深入构建耕地多功能供需研究体系,更全面地剖析供需匹配的格局、演化及影响机制,为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5期 No.293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自然资源管理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山地都市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庞敏;周志跃;张桂瑜;李辉;孙芬;李玉华;

    本文以特大山地都市区重庆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从自然资源基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协同、自然资源响应4个方面,选择41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重庆市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开展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重庆市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水平总体处于第Ⅲ等级,各片区差异较小。在自然资源基础评价方面,渝东南地区资源禀赋条件较好,其次是渝东北地区、主城新区,中心城区侧重城镇化发展、自然资源基础状况相对较差。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评价方面,各片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侧重点有所差异,中心城区更加注重经济建设开发利用,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侧重于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在自然资源协同评价方面,中心城区人口集聚明显、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各类自然资源在全市占比较小,协同水平有待提升,其他片区则相对均衡。在自然资源响应评价方面,受自然资源基础状况影响,重要政策、工程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大,各片区表现出较大差异。本研究可以为开展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93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4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基于生态优先的地表水资源分类研究

    贾玲;邢钰涵;仇亚琴;刘丹妮;郝春沣;刘海滢;

    为支撑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构建和精细化的水资源管理,地表水资源分类体系亟需完善。本文从现有地表水资源分类方式出发,系统解读生态优先的基本内涵,综合考虑水循环模式和水资源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中水的流向规律,根据“多原则约束—多视域并行—多维度协同—多类别集成”的系统分类思路,提出了从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大视域7个维度对地表水资源进行分类的方案,构建了由22个一级类指标和54个二级类指标组成的地表水资源分类指标体系,制定了包括基础数据、分类评价、协调平衡、集成整合4个方面的地表水资源分类评价流程。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工作提供支撑,为开展地表水资源资产核算和落实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93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国土空间规划

  • 贵州开发区空间治理:内涵、现状与路径

    皮小敏;邓显彬;刘晓恒;罗益;朱镓晨;

    开发区作为区域产业经济集聚集群发展主体,是贵州省落实新发展理念、均衡区域和城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衔接空间。随着开发区建设发展不断深入,开发区空间承载产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不断凸显,范围规模设定不合理、规划布局不科学、企业用地粗放、资源要素保障不均衡等一系列空间治理问题交织。本文基于空间治理视角,聚焦贵州省开发区功能关联定位、范围边界优化、空间管控提效、空间能级提升等方面,提出治理效能提升的路径优化策略,为开发区的空间治理提供贵州实践参考。

    2025年05期 No.293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生态保护修复

  • 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激励政策评估与优化研究

    陈静;何铭谦;刘小静;李葛;罗颢;武欣;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但社会资本仍持谨慎保守态度。本文通过政策解读、归纳总结等方法,建立定量分析模型,评估激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支持政策及其激励强度,并分析政策实施效果。研究表明,在自然、农田、海洋、矿山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领域,激励政策力度较大;而在生态产业发展及项目规划设计阶段,政策力度相对薄弱。通过系统梳理激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政策机制及其细化情况,探讨性地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完善规划设计阶段的激励机制,强化政策引导作用;二是细化生态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明确政策支持重点;三是优化项目保障机制,提升政策实施效果。本研究可为政府优化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政策机制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93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